为庆祝第32个教师节,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,9月9日下午,我校在育才校区田家炳教育书院报告厅隆重举行庆祝第32个教师节表彰会暨“独秀教师”师德论坛,表彰今年“明德教师奖”获得者、校级教学名师以及校级先进集体、优秀教师、先进工作者和从教30年教师。校领导王枬、梁宏、旷永青、赵铁、李传起、覃卫国,受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代表,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,各基层党委(党总支)书记,2016年新入职教职工以及学生代表30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。活动由校党委副书记赵铁主持。
校党委书记王枬在表彰大会致辞。“善之本在教,教之本在师”。大学教师是当之无愧的人类灵魂工程师,肩负着崇高的历史使命和重大的时代责任。长期以来,我校广大教师始终用好课堂讲坛,用好校园阵地,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用自己的学识、阅历、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,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、转化为日常行为;我校广大教师始终秉承“独秀精神”和“乐群文化”,锐意创新,开拓进取,立德树人,以高尚的理想追求、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深厚的学识造诣,践行着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与职责;我校广大教师始终守好三尺讲台,强化扎实的知识功底,提升过硬的教学能力,固守勤勉的教学态度,创新科学的教学方法,呕心沥血,默默奉献,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。教师节来临之际,王枬书记向受到表彰的优秀教师、先进工作者、先进集体表示热烈的祝贺。
王枬书记强调:抓住发展机遇,破解发展难题,实现学校创新发展,需要汇集广大教师的智慧和力量。她对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五点要求:一是坚定全面推进深化综合改革的决心和信心,以荣校兴校之心勇挑师大人的历史重担;二是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根本任务,加强理论学习和师德修养提升,将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,真正做到“传道、授业、解惑”;三是以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强大动力,在教学、科研和各等方面有创造有突破;四是以扎实学识作为发展的坚实基础,求知求真、强闻博知,围绕提高教学教育质量这一核心要求为实现学校发展作出贡献;五是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,爱岗敬业、严谨治学,甘守三尺讲台,争做“四有”老师。王枬书记希望通过师德论坛这一平台,让青年教师得经验、受鼓舞、快成长,以更强烈的责任心和更高涨的热情积极投身于教学、科研工作中。希望全校各相关部门一如既往地关心、支持教师成长,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“导向牌”和“助推器”,为教师的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。希望全校教职工脑中有弦、心中有梦、眼中有人、工作有为,与青年教师共成长、共发展,为实现“全面建成国内高水平大学”的“师大梦”提供内部动力。
校党委副书记旷永青宣读表彰颁奖文件,王枬书记、梁宏校长为明德教师奖、第六届教学名师、校级先进集体、优秀教师、先进工作者等先进优秀教师颁奖,为教龄满30年教师代表颁发纪念证书,现场还举行了“传帮带”新老教师结对仪式。
一分耕耘一分收获。从教满30年的教师代表孙建元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和育人心得。“在大学工作会遇到很多的学生,学生们会记住你很多年前说过的话。自己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,在面对学生时,会想办法弥补各种缺点,从而不断完善自己。”孙老师坦言道从事教师职业自己收获了满满的幸福。
“结对子是虚心请教,也是不断创新。”新教师代表晏振老师表达了“虚心向前辈学习、治学严谨、改善教学中的不足、不断弥补差距”的决心,表示要在学习的同时要勇于创新,反思教学。
青年教师是希望,对话名师,感受感动,感受师德的力量。每年一届的“独秀教师” 师德讲坛是我校的校园文化的品牌活动。今年的师德论坛由教工分团委书记吴骞老师主持。潘英明、周晓玲、周莹、蔡韧、宋树祥五位教学名师就“教师如何做好自己的专业发展和对青年教师的建议”等问题展开了讨论。
潘英明老师注重培养本科学生的科研能力,提出了对该问题的思考:专业老师对学生的课程指导、引导学生的思想进行了分析,认为指导学生的发展能实现共赢,促进老师的影响力的同时更多的为学生创造机会,越努力,越幸运。课堂是教师魅力的体现,教师魅力的展现是由内而外的。当主持人讨论到“魅力教师”时,周晓玲老师分享了自己的体会:“要有风格,与其他老师不一样的风格”,独特的风格需要注意:公平对待学生,把每个学生都关注到,进行个性化的辅导;要有幽默感,有一颗仁慈的心才能寓教于乐。长期的教学工作往往给教师带来些许疲惫,主持人谈论到“如何面对教学疲惫?”时,周莹老师分享了自己30年教学工作的心路历程,曾经想过放弃,最后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,不能自拔。要把握心态,认真工作;坚持改进、积极创新,优秀教师从不甘于现状;即使课程上了很多年,还是要积极备课,会发现进步,核动力就在于有成就感。周老师教导学生“心沉则灵,用心去思考”,发想问题就是收获,失败也是一种收获。“教师的海外背景和学科研究会给教学带来什么?”面对这个问题,蔡韧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,教师具有国际化视野,通晓国际行业规则,对学科前沿有所了解。出去能更好的传播我们的文化,对学生有影响,直接影响,激发学生去了解一个不一样的世界。当主持人提到“双师型教师”时,宋树祥老师从自身经历体会出发,表示工科类的教师更需要双师型发展路径,认为工科老师具有一定的工程背景,课程会更充实;多鼓励学生进行创业研究,去企业看看,了解行业背景,能更好的进行沟通。师德是一个永恒的主题,是老师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来捍卫太阳下光辉的职业。师德建设是靠他律还是自律?老师们表达了自己的感受。周莹老师认为师德自律和他律不能是两个极端,既有他律也要有自律。对于不同的人,自律和他律侧重点是不同的。周晓玲老师表示:当老师要有师德,先做人,再做事。宋树祥老师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做到“甘守三尺讲台,为培养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”。
名师访谈结束后,我校教育学部部长、“长江学者”孙杰远教授逐一对五位教学名师的讲述进行点评,他认为本次师德论坛主题深刻,穿插设计非常严谨,细腻;传帮带活动非常有创意;代表典范,言语精彩,影响深远。我校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、全国优秀教师林春逸教授结合老师们的观点,围绕师德建设靠自律还是他律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,即师德的三个统一:离开他律不可能有合格教师,没有自律不可能出现合格美丽的教师;他律是底线,自律往往包含着高标,师德往往是底线和高标的统一;他律是一种规范,自律蕴含着一种美德伦理的要求,师德是规范与美德伦理的统一。结合师德不能没有美德的观点提出了建议:做精神家园的营造者;向周晓玲、周莹等老师学习,做更加美丽,更加有魅力的老师;向潘英明、蔡韧、宋树祥等老师学习,做一个有仁爱之心,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,美好旅程的伴侣。
数学与统计学院晏振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听了五位教学名师的访谈,我很受鼓舞,他们爱岗敬业,处处为学生着想的工作精神是我以后工作中学习的榜样。读本科和硕士的时候都有听杨善朝教授的课,从他身上不仅学到统计专业知识,还学到了做人的道理,在这次传帮带结对活动后,在教学和科研中,我会继续向杨老师学习。”
“在今天的独秀教师师德论坛上,我了解到了很多优秀教师、先进教师的光荣事迹,这些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楷模,是我们今后开展工作的榜样。非常荣幸能成为一名教师,这是一个光荣而又神圣的职业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要以这些老师为榜样,在我的指导老师刘葵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,努力工作,尽力学习各项教学技能,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德艺双馨的教师!” 化学与药学学院阮长平老师在会后分享心得。
“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,三尺讲台,三千桃李。作为即将上岗的教师,不禁自豪了几分,但多少赞美就寓意着多大的责任。”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13级物流管理班陈芝同学在论坛后感慨道,表达了自己以后成为一名好教师的决心和努力方向:“教师是知识和教育的传播者,应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,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教师生涯的导航灯,教书育人的同时成就自身的价值。”
作 者:宣传部 张婷婷 王董 大学生通讯社 何巧玉
发布单位:宣传部
校党委书记王枬、校长梁宏为“明德教师奖”获得者颁奖(本文配图由张婷婷、陈圆圆、丁志峰、杨俊拍摄)
校党委书记王枬、校长梁宏为第六届教学名师奖获得者颁奖
校党委书记王枬、校长梁宏为获得校级先进集体的单位颁奖
校党委书记王枬、校长梁宏为校级优秀教师、先进工作者代表颁奖
校党委书记王枬、校长梁宏为从教满30年的教师代表颁奖
老教师与青年教师“传帮带”结对仪式
从教满30年教师代表孙建元老师发言
新教师代表晏振老师发言
师德论坛会场
教学名师潘英明老师发言
教学名师周晓玲老师发言
教学名师周莹老师发言
教学名师蔡韧老师发言
教学名师宋树祥老师发言
孙杰远老师点评
林春逸老师点评
校党委书记王枬讲话
校党委副书记、纪委书记旷永青宣读表彰名单
校党委副书记赵铁主持表彰大会
表彰会会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