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由国家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指导,友成基金会主办的“2013友成常青义教项目研讨暨推广会”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召开。国务院扶贫办国合司李春光司长,国务院参事、友成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出席了会议,来自北京、内蒙古、广西、河北、安徽、重庆等常青义教各省专业志愿者、公益组织、捐资企业代表10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。我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受邀参加,并作主题发言。我校作为“常青义教”至今为止唯一的高校参与单位,受邀参加了推广会,并作主题发言。
会上,我校项目负责人作了《高校参与“常青义教”模式的尝试与探索》报告,系统地介绍了我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实施项目的经验:一是我校凭借着突出的科研能力、师范院校平台,以教学科研攻关为突破口,帮助受助学校提升师资科研能力,开创高等师范院校参与“常青义教”的创新方法,为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参与“常青义教”,促进教育公平作出了示范;二是积极我校退休教师、城市优秀教师和大学生参与到活动中,开创了“老、中、青”三结合的支教模式,在发挥高校教师教育的资源优势,推动“常青义教”的发展作出了示范;三是立足校友资源,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参与,在发挥高校校友资源扩大“常青义教”的参与面和覆盖面上作出了示范。我校“三个参与三个示范”的“常青义教”高校参与模式得到与会领导和人员的一致认可和肯定。
会议还对“常青义教”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。我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被评为“优秀实施单位”,我校退休教师闫信明和张云凤老师被评为“常青义教”优秀志愿者。
“常青义教”,是我校“希望教师”项目对外合作的第一个项目。它是一种‘造血’而非‘输血’的支教项目,与其他支教项目不同的是,它的志愿者以退休教师为主体,不直接面对学生授课,而是以听课、评课、评教、助研的形式来开展支教。在我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指导下,我校“常青义教”已经在桂林市阳朔县和资源县、来宾市象州县建立5个支教点,建立了3个多媒体教室,共组织了16批60多名来自广西南宁市、桂林市等城市的大中学教师、教授和在校大学生生参加了支教工作,惠及3000多乡村中小学师生。(校教育发展基金会)
我校与会代表与国务院参事、友成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先生合影